首页 > 非遗传承 > 非遗动态
非遗进校园 传承润童心——鹿泉区“非遗活化”工程助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
2025-04-17     浏览

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,鹿泉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创新实施“非遗活化”工程,以北故邑小学为试点,探索“非遗+教育”融合路径,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
示范基地挂牌 构建传承新平台 

4月8日,北故邑小学正式获授“非遗传承展示示范基地”,成为以基础教育为载体、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的示范点。基地通过“教学+体验+展示”三位一体模式,系统化开展非遗项目展演与传习课程,打造沉浸式文化感知平台。校内设立非遗互动体验区,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。

双项目课程体系 传承人驻校授艺

 自4月9日启动实践教学以来,省级非遗“获鹿丝弦”与市级非遗“自然派紫云剑”两大项目进驻校园,形成“双项目交替、隔周授课”特色模式。课程全年规划30课时,覆盖全校师生。

丝弦传雅韵:丝弦演员王欢通过“听、唱、演”三步教学法,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戏曲魅力。

武术强体魄:自然派紫云剑传承人周天飞融合武术基本功与传统文化讲解,激发学生研习热情。

同步建立动态评价机制,通过季度展演、技艺擂台赛等形式检验教学成效,首批课程已开展2次,惠及师生100余人次。

特色课程扩容 培育传承新生态 

在现有项目基础上,区文旅局计划新增“鹿泉传统手工布艺”课程,构建“表演艺术+武术技艺+手工技艺”立体化课程体系。通过布艺缝制、纹样设计等实践,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审美素养,进一步丰富非遗校园传承形态。

品牌效应初显 擘画传承新蓝图 

目前,北故邑小学已形成“以点带面”的校园非遗传承生态,其“双非遗课程”模式在全区产生示范效应。 下一步,区文旅局将完善师资培训体系,推动非遗传承课程向更多校园辐射,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。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标志着鹿泉区“非遗活化”工程进入深化实施阶段,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,也为区域文化教育品牌建设开辟新路径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 鹿泉丝弦——城市的小调

精彩推荐
“乐享河北·非遗遇上春节”——秧...
浏览
2019-02-19
草根贺新春——非物质文化遗产优...
浏览
2018-07-02
鹿泉区2022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...
浏览
2022-02-02
鹿泉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宣...
浏览
2020-12-17
逛龙泉古镇 赏民俗展演
浏览
2022-02-12
北白砂舞龙走进龙泉古镇
浏览
2022-01-25
鹿泉区文化馆
邮箱: lqswhg@163.com
电话: 0311-83873686
地址: 石家庄市鹿泉区海山大街宣传文化中心

ICP备案号:冀ICP备18021989号-1

冀公网安备 13011002000562号

友情链接
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