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乾隆四年(1739年),太平盛世,国泰民安。
皇帝察视平山境内北武当山行宫新觉寺。
北白砂村,乃是乾隆此番出行的必经之地。
皇上大大亲临,北白砂的父老乡亲为表达欢迎之情,把村里拿手的绝活——舞龙操练了起来。
乾隆看到巨龙翻飞,似活龙再现,龙颜大悦。
他老人家为北白砂舞龙队亲赐“腾云龙会”四字以示表彰。
皇上还将皇家尊享旗舰店绝版靓装--绣龙黄马褂赐给了舞龙队。
腾云龙会得到乾隆爷的御赐绣龙马褂,所以他们的表演服装都是黄色的。
皇上大大金手指一点,接地气儿的北白砂龙会华丽变身“腾云龙会”。走上人生巅峰的“腾云龙会”成为了北武当山庙会的常驻MC。
✿龙文化管窥✿
说起舞龙,历史悠久、内涵丰富。在聊舞龙这个话题之前,我想首先来谈一谈龙的由来。
(一)龙图腾
知识点来了,啥叫图腾呢?
图腾产生于氏族公社时期,是北美印第安人奥吉布瓦方言的音译,意思是“他的亲戚”。古人认为图腾拥有超自然的力量,可以保护自己。
图腾是神化了的祖先,是氏族的保护者,也是本氏族的徽号与象征。
那么为什么人类喜欢把自己认为很牛掰的动植物YY成自己的祖先呢?
因为寄几个不够强大,那就找一个强大的靠山来让自己膨胀起来。
关于龙图腾的形成。闻一多先生有过这样的推论:中华大地上曾经存在很多的部族,每一个部族都有自己的图腾。
大鱼吃小鱼,强大的部族吞并和融合弱小的部族。
为了信仰统一,强大的部族给自己原有的图腾逐渐添加上各个弱小部族图腾的特征,最终融合成了龙图腾。
(二)龙的超能力
龙是我们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具备的超能力的虚拟生物。它身上兼具九种动物的特性,是一个强大的组合体。
它的超能力有:驭雷电、喷水火、会游泳、会飞、会隐身、会变大变小。
逐条分析一下龙的这些超能力,你会发现,第一个和第二个技能是对我们而言最有用的,也是最牛掰的。
咱们谈谈人对龙的情感。俗话说,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。我们祭拜龙、敬仰龙,是因为礼下于人,必有所求。
求啥呢?求龙神大人给庄稼降足水,来年有个好收成,手里有粮心不慌。这种朴实的温饱诉求,产生了人对龙的一种粘性情感依赖。
除了崇敬,人对龙还有畏惧。
这种情绪的来源,当然不是因为龙龙丑。那是因为啥?打个比方,你想让人点颗烟。人家一口火球喷过来,直接把你喷成烤猪头。下次,他再给你点烟,你怕不怕?
人惧怕龙,就是因为龙的洪荒之力,有时候连他自己也hold不住,这种强大的力量用好了,可以造福苍生,用不好,可能造成灭顶之灾。
(三)龙珠
舞龙表演其实就是“二龙戏珠”的艺术化表现。咱们先扒一扒“二龙戏珠”这点事。
先说那个“珠”。看到它,你会联想到什么?蛋!对吧。
龙是人类臆造出来的“麟虫之长”、“四灵之首”。麟虫类动物多为卵生,同理类推,龙珠就是龙卵。二龙戏珠体现的是一种对传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知、理解和发挥。
现在明白了吧,舞龙表演其实就是“吉祥三宝”进行的一场“龙珠去哪儿”的旅行。
(四)舞龙寻源
舞龙,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,手持龙具,随鼓乐伴奏,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穿、腾、跃、翻、滚、戏、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路,充分展示龙的精、气、神、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舞蹈项目。
我们为什么要舞龙呢?舞龙源于古人对于龙的崇拜。
最初的舞龙行为是一种祭祀祖先、乞求降雨的仪式。
古人认为,舞龙可以取悦于龙神,龙神会带领群龙,降下甘露。
走进新时代的人类,甩掉蒙昧盲信的帽子,扒下神道仙佛的外衣,舞龙的目的变得更加纯粹。舞龙传递的是一种喜悦热烈、欢乐祥和的气氛,表达的是国泰民安的满足感、获得感。
✿北白砂舞龙详解✿
(一)起源与传说
为了调查北白砂舞龙的起源,小非哥特意到村子里找老爷爷问了究竟。
老爷爷说呀,咱村的舞龙是龙王教给当地百姓的。
龙王告诉人们,只要舞起双龙,就能激活神龙召唤卡,雨神天团就会降临人间。
老爷爷还告诉小非哥北白砂村的村名由来。老爷爷说,俺们这个村子原来家家户户都种棉花,棉花也叫白纱,所以俺村叫白纱村。年月久了,传来传去就变成白砂村啦。
(二)表演阵容
北白砂舞龙不仅历史悠久,而且表演阵容非常壮观。下面小非哥给大家介绍一下。